台岛拾贝记之九
日期:2012年11月20日 23:09:43
遇老翁湖畔长椅促膝谈
晚饭后,月亮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悄的爬上树梢,大地笼罩在一片沉沉的夜色里,凉风习习,树影婆娑。远处霓虹灯群将半个天空照耀的五颜六色。我照例踏上了环湖小径,徜徉于草木间,呼吸着微风中带来的湖面氤氲水汽,聆听草丛中的蛙鸣鸟叫声,一切都感觉很惬意。
迎面走来一位长者,身材高大,步履健朗。我本有意侧身避让,但这个老者走到我面前停了下来,借着微弱的路灯我终于看清了他的面容,年纪大约有六十多岁,岁月的车轮已经无情的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满头的银发却根根都坚强的树立在头上,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位年老却坚毅的人。
“你好,你是大陆来的老师吧?,我是学校军训室的负责人,我姓李,我也喜欢晚上来这里散散步。你是来这里学习交流的吧?”他一边介绍一边微笑着向我伸出了手来,我急忙也微笑着和他握手,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两人边走边聊了起来。
经过交谈我得知,这位李老师祖籍是湖北的,他的父亲当年是国民党军官,解放战争结束时随着部队撤退到了台湾,在军队中继续任职。他本人则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长大后受父亲影响,学习很刻苦,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在部队待了很久,退休后才被聘请到树科大担任军训教官。不过现在台湾的大学生都不用像大陆那样入学要军训,所以他只被校方安排负责上一些国家安全教育的课程。谈到他的父辈,他说他的父亲对家乡的思念很深,在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里,一直要回老家,由于这位李老师他本人是军人,政治身份敏感,没有军方和政府的特批是不允许去大陆的,他的父亲只好在母亲的陪同下回到了湖北。一回到阔别了几十年的家乡,看到儿时的玩伴和家中的叔伯亲人也已经都是两鬓苍苍的老人了,追忆自己的年轻时代,老人恸哭不已。少小离家,年老始归,在家乡的日子里老人的精神也好了许多,然后回到台湾后就无憾的离世了,一直到李老师退役后,在他的亲自护送下父亲的骨灰被送回了湖北老家安葬,也算是叶落归根了。
我们在湖边的一个长椅上坐了下来,日常和别人交谈时很多时候我习惯做一个倾听者,可能也可自己不擅言辞的性格有关。老先生继续侃侃而谈,他的话题谈到了最近的钓鱼岛之争时说:“我在一堂课上,谈到钓鱼台(台湾人对钓鱼岛的称呼)时,一位大陆来的研修生说,日本人都是一群疯子,尤其是首相野田佳彦,为了达到自己的私欲,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现在所做的这一切实在是个不明智的选择。中国军队全部开过去,踏平日本。”老人竖起了大拇指激动地说:“大陆学生有魄力,有种”。
我试探着提了一个问题说:“那么现在的台湾人对于民族的认同感这一块是怎样的一个看法啊?”老先生说:“想我们这老一辈人,还是比较认同台湾和大陆是同根同源的,台湾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的一份子,这种文化的牵连是任何政治力量都不能分割的。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则看法慢慢的在转变,老一辈人很多都是从大陆来台发展的,现在这批人大多已经年老要退出历史舞台了,而新生的一代从小都生长在台湾,接受的教育也开始逐渐地方化,日本的文化入侵很厉害,他们向台湾输出的特色文化影响很深,日本的动漫,日本的电器用品等都对年轻一代影响很大的。随着时间发展这种对大陆文化的认同感就会慢慢变得淡薄起来了。
我想在台湾我虽然没有走过很多地方,但这种感触还是很明显的,首先说印象最深刻的见闻,在树科大学生的衣着打扮都十分的哈韩哈日,我曾经很多次看到那些穿梭于校园的学生的衣着姿态都很像电视中的日本人,用的电子产品很多都是日货,校园里面放的汽车几乎全是日本车,学校附近的便利店都是7-11,更重要的是图书馆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日本漫画书籍,而且就放在图书馆门口最显眼的位置,借阅的学生数量和借阅量看起来还不少。虽然说现代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的社会了,社会有对文化的选择权,大陆也有哈韩哈日现象,也有日货随处倾销,但是反观思考我们的文化输出的基本上还都是一些传统的东西,孔孟儒家文化,历史文化都是老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我们全世界到处建孔子学院,说到底还是在吃老本,对于现代科技和现代文明我们输出了什么?几十年前美国人登月,苏联人遨游太空,我们现在才能造出飞船绕月飞行,连印度这样的我们认为不如我们的国家都拥有了自己造的航母了,我们还只能在前苏联报废的“瓦良格”号上面做实验。中秋期间的高速路堵车和海南三亚海滩上游客乱丢的五十多吨垃圾,足以看出我们复兴之路,还需要走的很长很远。所以一种文化的繁荣发展一方面要有国民的高素质来支撑,另一方面也要有强大先进的科学技术做后盾,而且前者是一个最基本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华文明发扬光大,四海传播。
李老师谈到师资问题时说到:“树科大虽然是民办院校,但我们的教师待遇是很好的,老师的薪资水平完全可以保证教师们安心做学术搞科研,不必为物质生活发愁,学校为每位老师的职业发展都做了很好的规划,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就会有回报。除了学校给老师缴纳很高的社会保险外,老师年老退休后会从学校领到一笔很可观的退休金颐养天年。老师的流失率非常小,基本上很稳定,结构很合理,学校有很多四十岁以下的副教授、助理教授,职称的晋升在各种机制很完善的情况下比较有保障。真正做到了待遇、事业、感情留人。
联想到最近看到的新闻报道,由于国家高等教育不断扩招,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少子化,民办教育资金困难及人才培养短期难以转型升级,国家的政策支持乏力,导致国内很多民办院校的招生已经成为难题,资金链的断裂和毕业生质量下滑更是压倒民办教育的最后一根稻草。要在这种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树科大的一些做法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和仿效之处。

树德大学人工湖夜景